光波表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光波表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一门四代17位教师师德之魂代代传承dd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3:45:27 阅读: 来源:光波表厂家

一门四代17位教师 师德之魂代代传承

后排左起依次为黄如一、黄向如、黄向一,前排左三为黄开来,右四黄乃行,右一幼儿为黄开静

乱世留学回国

担道义教书育人

助学生大学毕业

第一代教师

祖父黄庆云,算是这个教师家族中“开天辟地”的人物。可是他,积劳成疾,于1949年之前,死于肺结核。彼时,四子女均未成年。

对祖父的认识,黄向一和潘小禾是从父辈的口中和同乡会编写的材料中,渐渐清晰。

生于1875年的黄庆云,赶上了“最坏”的时代。乱世国飘零,唯有求学救国。1905年,已30岁的黄庆云获得公费,留学日本。同行的,还有章乃器的父亲。在日留学10年,“黄庆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数学。”台湾青田同乡会编写的材料中写道。

学成归国,黄庆云受聘于处州中学,后升任至教务主任。那时,黄庆云拿的算是高工资,每月有120银元。

可是,家中过得并不富足。“爷爷特别关照家境贫寒而有志向的学生,他长期济助的学生就有七八位。”黄向一说。其中一位学生,名叫赵志垚(与周恩来、郭沫若共事,1938年出任过政治部总务长等要职),黄庆云供他读书至大学毕业。

“爷爷在当地颇具威望。”黄向一自豪地说。那时,丽水码头鱼龙混杂,混混流氓乱敲竹杠。乡人想了一个办法,随时携带黄庆云的名片,遇到敲竹杠者,向其出示,他们自会讪讪地走开。

黄庆云,受到章乃器的爷爷章楷的赏识,两人遂成忘年之交。黄向一的家中,至今还留存章楷赠予黄庆云的对联。

1915年,从日本学成回国的青田人黄庆云,在浙江处州中学(现为丽水中学)任教。自此,他开启了一个家族四代百年教书育人的传承。

近日,记者走进第三代教师潘小禾及黄向一的家中,感受这份坚守的教师情结。

其实,四代人为师,不仅是受教师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,还受到自身成长中的各位师长的影响。

有人说,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。在人生路上,他的一言一行,均会影响学生的成长。担负如此举足轻重的事业,需要怎样的坚守与信念?又需要怎样的精神与力量?

首页1234末页

第二代教师

儿子“嫉妒”父亲的学生:“对他们比对我还好”

一心教学的黄庆云,积劳成疾,病死于肺结核。而祖母奋力坚守家业,凭一人之力,供四子女上学。

长子,供职于《晋察冀日报》(《人民日报》前身),27岁时便牺牲。另三子,长女黄菊秀、次女黄丽妹与次子黄乃行,均为教师。

“上世纪50年代,父亲受国学大家姜亮夫的推荐,带着母亲,来到杭州,就职于浙江师范学院(记者注:现杭州大学前身)。后来,又成为杭大的元老之一。”潘小禾说。他是黄菊秀的儿子,父亲潘树庭也是一名教师。

潘树庭曾就读于国立英仕大学美术系,从师潘天寿。毕业后,又攻读政治。有趣的是,他最终却在地理系任教。

“那时的教师,特别辛苦。靠自己手绘地形图,自己做教具。父亲还会经常带学生出去考察地质地形。”潘小禾说。在他的印象中,父母总是早出晚归。回到家中,还得批改学生作业。对于自己的一双儿女,他们却无暇照顾。

少时,潘小禾特别嫉妒父母的学生。“学生病了,叫我们端鸡汤过去。过年的时候,学生如果不回去,叫我们送东西。”潘小禾说。

不过,令他嫉妒的,还不止于此。“父亲是教授,待遇还不错,可是我们过得很拮据。”潘小禾回忆。

为什么?“不少拿来资助学生,还有同事、朋友的孩子。”他说。

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,一位学生的父亲患重病,来杭州看病。父亲请他住自己家中,每日早晨还为其买肉做菜。“肉,在那时可是稀罕品。”潘小禾说。

煤油灯下的备课背影,一丝不苟任教

“父亲,总是认真得一丝不苟。”教师父亲黄乃行,在黄向一心中,是这样的形象。

1949年,黄乃行秉承父业,开始教师生涯。“他回到黄炎村,在村里办学。那时,村里还没有学校。”黄向一说。

此后,黄乃行先后在丽水青田县的船寮、海口、章村、石溪、坑口、祯埠、高市、大路等乡镇任教,将最好的岁月奉献给三尺讲台。

父亲一盏煤油灯下的备课身影,令黄向一至今难忘。每天早上,父亲总是最早到学校,到办公室打扫卫生,擦亮那盏相伴的油灯。

1960年代,是最艰苦的岁月。早上,黄乃行在青田坑口小学上课;傍晚,还得下村在夜校帮村民扫盲。每晚,父亲回到家中睡时,黄向一早已入睡。“累点有什么不好,能够教大家,很开心。”这是黄乃行对家人常讲的话。

工作辛苦,加上长期营养不良,黄乃兴晕倒在三尺讲台上。

有天,黄向一接到青田大路乡小学的校长电话,被告知父亲昏迷。他与弟弟们,用手推车将父亲送至青田县医院。“那时,教师的身体大多都不好。”黄向一说。

黄乃行退休以后,仍“不甘寂寞”,主动去各村校帮忙。1993年,他因肝癌去世。去世前,他曾向青田县教育局递交一份申请,主动要求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院解剖。

首页1234末页

第三代教师

成长路上,教师保护个人特长

1989年,潘小禾进入杭州少年宫,成为一名美术教师。

小时候,美术出身的父亲,会教潘小禾绘画,还带他前往杭州西泠桥美术馆看画展。渐渐地,他迷恋上了美术与手工艺。上课时,他会忍不住用竹子做兵器。

不过,老师并未当场制止,而是课后,将潘小禾叫到办公室。“他叫我每天背一首唐诗,并配上一幅自绘的画。”这种聪明的办法,可使潘小禾既不落课,还发挥了特长。

不仅如此,老师还带潘小禾去当时的杭州市少年宫学画。“他知道我父亲忙,就自己带我去少年宫。”潘小禾解释。

少年宫的老师,亦让他感概,”老师对我们真好“。他记得,每逢演出结束后,老师会先把学生一一送回家,再自己回家,“有些学生住得很远”。

1989年,从黑龙江下乡回来的潘小禾被安排进了一家工厂。可是他一心想做老师,后因机缘巧合,进入杭州市少年宫。他的妻子,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教师。

彼时,黄向一也做了一名语文教师,2010年退休前任教于青田县船寮高中。此外,他的弟弟黄如一、黄向如皆为教师。

“现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远不如前”

成为教师的潘小禾,用自小“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”的父辈言传身教,来对待这份职业。他按照父母对教师的要求,“学生不分贫贱;对学生严格,首先得对自己严格;充分备课。”

在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,论年龄,潘小禾算是“老人”,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在年轻教师中,“起模范作用”。有次,一位学生腿骨折,走路不便,他看到后,背起学生直接上了3楼。后来,他对美术部的年轻教师说,“看到学生不便,我们应主动关照。”

对比父母那代的教师,与现今的教育环境,潘小禾感慨良多。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,不如以前多。”他说。记得小时,班主任经常登门家访。每到寒暑假,同学间会成立课外小组,相约在某同学家一起做作业,探讨题目,而老师,则常会过来答疑解惑。

“现在的家长,总不放心,什么事都盯着看着,甚至代劳为孩子做作业。”潘小禾说。比如,无论路程远近,父母都会接送孩子上下课,甚至上课期间,还在外守候。比如,工艺课需动手用剪刀,父母会担心伤到孩子,过度保护。还比如,父母觉得孩子做的手工不够完美,就会想办法代劳。

“其实,无论做得好坏,对孩子来说,都是一种尝试。每次都去尝试,就是一种积累,就会进步。而且,孩子自身是有创意的,家长代劳,只会让他失去激发个人潜力的机会。”潘小禾无奈地说。

还令他郁闷的是,“家长决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吃亏。”小朋友之间的拉扯,原很正常,可家长偏爱夹在其中,为孩子争取绝对优势。潘小禾想起小时,常和同学邻里小孩打闹,母亲知道后,总第一个责备自己,并要求向他人道歉。

首页1234末页

第四代教师

80后教师

“处在这个位置上,要对得起学生”

从黄庆云至今,转眼,百年已过。世事变迁,身为“80后”的第四代,对于这份“传统”职业,又会如何看待?

2007年,潘小禾的儿子潘狄明,进入中国计量大学环境艺术专业任教。

不过,父母作为教师的影响,并非最终促成他走入教师行业的原因。而是,“大学教师的影响,他是我人生的榜样。”从导师处,潘狄明看到,“环艺设计需对人类负责,创造生态的环境。”他想把这样的设计,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任教6年,对于大学教师,潘狄明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自我要求。对于学生,他必须严要求。“高中有教师监督机制,但大学没有。如果教师不负责,那么,学生这4年,就荒废了。我们要对得起学生。”潘狄明说。

除很强的责任感外,大学教师还需正直、敬业的精神。“环艺,是门很苦的行业,需要敬业,更需要热爱这份职业。”潘狄明说。

此外,大学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,更多的是精神影响,“从自身做人做事的态度上去影响。”

他希望,大学4年,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身价值。“我们不能总先向社会索要,再谈个人奉献,我们应该先发挥自身价值。”

环艺非常特殊,更强调上手的实践。从大学导师处继承“实践教学”,潘狄明的课堂还会“搬”到工地和样板间。他成立了个人工作室,这不仅是他个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地方,也是学生的实践基地,“吸纳最优秀的学生,给他们最实践的接触。”

此外,与潘狄明同辈的第四代,黄向一的儿子黄开来与女儿黄开静,也均成为教师。

首页1234末页

陕西橱柜

杭州水砂

长沙胸章机

湖南多功能包装机